润农节水科技赋能:科右前旗玉米迎丰收,开创北方单产提升新范式

发布时间: 2025-10-17

金秋十月,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(以下简称“科右前旗”)玉米迎来丰收季。由湖北农发集团旗下河北润农节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润农节水”)实施的“2025年科右前旗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行动项目”传来捷报——经实地测产,项目区玉米亩产达1900斤,较改造前单产提升超5成。项目通过“智能水肥管理、资源高效利用、稳产保障机制”三大核心体系,成功推动当地玉米种植从“低产瓶颈、资源高耗”迈向“科技增产、高效优质”,为我国北方旱区粮油单产提升提供“科右前旗实践”。

智能水肥管理,夯实高产稳产基础

智能水肥调控是实现玉米高产的核心。润农节水坚持技术研发与模式创新双轮驱动,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,搭载自主研发的水肥一体化系统,构建起以“北斗+物联网+大数据+可追溯”为核心的智能化农业生产管理模式。该模式通过实时监测土壤墒情、作物长势等关键数据,精准把控水肥供给时机与用量,确保玉米在关键生长期获得最优养分与水分支持。

在技术落地过程中,项目团队全程强化管理规范。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、兴安盟农牧科学研究院、科右前旗农牧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组建专业测产团队,深入田间参与收割、称重、水分测量等全流程操作,以严格的检测标准确认项目区玉米亩产达1900斤,让科技赋能的高产成果经得起实践检验。

资源高效利用,破解低产高耗困境

科右前旗作为传统低产田区域,自然种植条件存在明显短板,当地平均玉米亩产约514.8公斤,且传统种植模式存在水资源浪费、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。润农节水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优化,构建起资源高效利用体系,成功破解这一困境。

在节水节肥方面,项目应用的智能水肥模式较传统种植方式节水36%、节肥25%,大幅降低农业生产资源消耗;在增产提质方面,通过精准调控与密植技术相结合,亩株数比传统原耕作增加15%,亩产较当地平均值高出58%。这种“降本增效”的种植模式,不仅打破了科右前旗玉米低产困局,更让这份亩产1900斤的“成绩单”具备了极高的经济与生态价值。

稳产保障机制,巩固粮食丰收成果

持续稳产保障是实现粮食稳定高产的核心。润农节水在项目推进中,深度结合技术创新与田间管理,构建起全方位的稳产支持体系。一方面通过优选玉米品种、推广科学密植、加强生长周期动态监测,增强作物抵御干旱、倒伏等自然灾害的能力;另一方面建立“技术指导+田间巡查+问题响应”的常态化管理机制,及时化解种植中的各类问题,保障生产各环节可控可防、稳定有序。

下一步,润农节水将持续紧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,坚持“科技兴农、绿色高效”理念,深化与科研院所、地方农业部门的协同创新,推动智能水肥、物联网监测等先进技术在更多北方旱区的落地应用,迭代升级粮油作物高产技术标准体系,构建“产学研用”长效机制。着力打造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粮油单产提升示范基地,为保障国家粮食产能、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,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农业篇章贡献科技力量。


湖北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   鄂ICP备2021021541号-1 办公地址: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216号 电话/传真:027-51663701